Page 89 - 慶賀李興才教授百歲誕辰
P. 89

一、印刷技術的起源以圖像刻劃為 先導 北 宋 劉 斧 名 著【青 瑣 高 議 】一 書,計 二十七卷,共收作品一四六篇,他曾“印 字 作 出 的 解 釋 為 “: 著 痕 跡 於 物 上 。 ” 一 般而言,“印”字可作“印信”、“印章”、“符 合 ”、“ 印 刷 ” 解 。 後 者 是 雕 版 印 刷 付 諸 實用以後產生的,因為一“刷”即得一“印”; “印”是“刷”在物體上的痕跡。 在 新 興 高 科 技 衝 擊 之 下, 印 刷 (Printing) 出現了紛擾的正名問題,例 如:平面藝術(Graphic Arts)、平面 傳播、印刷傳播、圖文傳播、圖像傳播 (Graphic Communications)、資訊傳 播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但本質都是“著痕跡於物上”得到複製的 印品,無論是用拍印、擦印、拓印、刷印、 壓 印 、 噴 印 、 影 印 , 結 果 其 目 的 都 是“ 著 痕 跡 於 物 上 ”, 生 產 的 機 材 、 方 式 、 流 程 雖有改變,而“著痕跡於物上”的本質始 終不變。” 人 類 文 化,乃 先 有 圖 畫,後 由 象 形 圖 畫衍生象形文字,經過長期演進,人類才 有文字來記載歷史。古代原始先民,穴居 野食,常將象形圖畫或符號,用堅硬之 原始工具刻劃於洞壁及岩石之上、或刻 劃於陶器之上。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留下 的陝西西安半坡圖紋、甯夏銀川賀蘭山岩 畫、甘肅辛店陶紋、浙江良渚圖紋、山東 大汶口圖紋、貴州赤水岩畫、雲南滄源岩 畫等等,均早於象形文字之先,所刻劃之 圖 像,線 條 粗 獷、古 樸 稚 拙、豐 富 多 彩。 此種刻劃技術,同時也用來雕刻印模,在 陶坯上拍打成轉印複製的印紋陶、雕刻 型 版 印 斑 文 布。殷 墟 時 起,雕 刻 印 章。往 後,雕刻符咒、雕刻印版,提供雕版印刷 必須具備的基本要件。沒有圖像刻劃作 先導,就不會有雕版印刷的出現。 二、印刷技術的雛形以樹皮布印花為 最早 以傳統印刷技術而言,印刷必須具備 印版、印墨、承印物質和轉印技術等條 件。新石器時代,與印紋陶差不多同時, 中國先民已用樹皮布來印花紋圖飾。樹 皮布即指樹皮布、谷皮布等而言,在西南 少 數 民 族 地 區,又 有 榻 布、答 布、都 布 等 多種稱謂。先民發現,樹葉落入水中浸泡 甚久,僅剩下網狀筋絡,將其覆於樹皮布 上,以色料塗之,則網狀葉紋即透印於樹 皮 布 上,成 為 陰 紋 圖 像;依 法 重 複,可 得 多數相同之花紋。後來,隨意在樹葉或樹 皮上刻劃圖案,亦可印成多數相同之陽 紋花紋,此種印有花紋之樹皮布,統稱之 為“斑文布”或簡稱“布”。【後漢書】卷 1 1 6 “ 南 蠻 西 南 夷 列 傳 ” 及 【 太 平 御 覽 】“ 序 東 夷 條 ” 有 雲 “: 夷 州 在 臨 海 東 南 , 去 郡 三千里,土地無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 眾山夷所居。...... 能作細布,亦稱斑文布, 刻畫其內,有文章以為飾好。”指的就是 樹皮布印花飾。這種斑文布的印製技術, 可以說是孔版印刷的濫病,也是織物印 刷的源頭。孔版古型版,即用刻劃方法, 將圖紋部分離去使其漏空,供色料透過 而印得陽印紋,故稱型版印。其與今日之 孔版、網版印刷無異,而挖空成為型版, 古代全用雕刻方法,不脫雕版印刷的範 疇。樹皮布印花,遠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 時代就已經存在,印刷的雛形已具,是為 最早的印刷技術了。 70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