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1期
活 動 迴 響 47 高度不同的各種景象與境界,自然就呈現不同的 現象,故屬「有宗」。 真常惟心系的經典多而論典少,與唯識系同 於從心識出發,只不過唯識詳細說,而唯心系簡 單說,同是「有宗」,重於「相有」的描述,與 信仰心的建立,故能普遍傳布。 《楞嚴經》雖屬真常唯心系的經典,但難能 可貴的是不同於一般真常唯心系,較為簡易的經 典,這裡面講了非常多的道理,整部經以譬喻說 理為主,論事為輔,所以比較像論典,而且經典 裡的文義,用了許多否定式的符號,既不是這 樣、也不是那樣,如七處徵心、十番顯見等,常 常讓人不知所云。寬謙法師說,這是讓我們凡夫 認知以妄識所感受的外在世界,並非聖者的真如 境界,聖者和凡夫是不同的,就是希望不要停留 在凡夫的階段,提醒大家凡夫體會以妄識思惟, 所想的、所看的都是不真實的無常妄相。本經啟 發人人本具清淨的摩尼寶珠──覺明元妙的真 心、如來藏性,向內顯發真性,因此否定往外的 妄識所顯,由外往內的見精明元轉向,才能超凡 入聖。 體會到《楞嚴經》可貴之處,寬謙法師決定 要開講此部經典,雖然在這過程中曾經數度猶豫 了幾次;因為電視弘法節目,大部分都是真常唯 心系的經典,如果想聽般若系或唯識系的經典論 典,可能在佛學院裡才聽得到,所以法師一向堅 持以講述法義較難懂的唯識系,及性空系的般若 經、中觀論為主。 「講《楞嚴經》也是我今生的心願,因為 我也很想理解,《楞嚴經》真常系如何解說佛 法?」一分好奇心、一分對佛法好樂多聞的喜樂 心,法師開講《楞嚴經》後,時常運用般若系與 唯識系的理論,來對照並輔助思考《楞嚴經》所 提及的理路,教導大家明白如何去理解,真常唯 心系經典的思惟,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同樣 以虔誠尊重的心情,理解不同的派系理論,互補 不足,相信每個人都能在佛法的大海中,得到開 悟的智慧,而這也是法師對自己修學佛法以來的 交代,更是對眾生的一個交代。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