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1期
39 隨師修行及《成佛之道》課程感悟 陳加 週四 ZOOM 線上課程 2024 年 4 月初,台灣花蓮地區 7.2 級地震後的一 天,寬謙法師在台中霧峰護國寺的《成佛之道》 三日尋燈開講。那是我不到半年第四次為聆聽師 父開示跑來台灣,餘震未停,有幸再次掛單寺 院。第一次的寺院體驗,是在 2 月下旬,於嘉義彌 陀寺寬謙法師講授《大乘廣五蘊論》三日尋燈; 晨早與傍晚課餘其間,能夠有機會在師父身邊散 步或閒聊生活點滴。 深觀因緣 修善積極 佛教經典,宏大繁複,世間任何學系無以比 倫。佛法不是「知識」,它讓我們在點滴日常中 去體悟。今年 3 月中,寬謙法師線上 Zoom 《成佛 之道》第五章課程開播。我在香港的時間也能時 時聆聽經典教義,不敢懈怠。印順導師《成佛之 道》第三章已提醒我們,眾生在「流轉五趣中」 實在不大理想;「苦樂隨業盡,修善宜積極」。 因為在五趣中,人身的行善作惡是「升沈之樞 紐」,一切都由此出發。 一直以來我對哲學、文學或科幻推理都很有 興趣,喜歡琢磨時間、空間的相互存在關係及玄 機。目的是想探求生命「真諦」,但始終找不到 「究竟」。然而一經接觸佛法,曾經探究的那些 思想、理論頓然淡化。師父曾說,路燈在黑夜可 以照亮路人的方向,但當太陽升起時,路邊的照 明自然無光。 師父常以「買長程或中短程車票」的比喻, 引導我們以發菩提心的力道精進,成就如來大乘 法門,讓我們不畏不怖,心安心平。且以《詩 經》「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 止,我心則降。」表達對法師的崇高敬意。 香港台灣 聞法樂法 我接觸佛法的時間很短,對於唯識學的零星 聽聞,令我很希望了解更深層次的「識」,比如 阿賴耶識,種子是怎麼形成的。我在 YouTube 上尋 找相關內容,聽到寬謙法師的講解,隨即是一發 不可收拾的投入。八識「熊掌圖」清晰地將複雜 的唯識,呈現清晰的線索,讓很多人不再望而生 畏。當法師講到充滿智慧含量的圖表,是由她父 親楊英風大師所傳時,我暗自驚訝,這是怎樣的 家庭成長出來的法師?!當時,我對法師的家庭 及個人學歷背景一無所知。 2023 年 12 月我參加寬謙法師主講《印度佛教 思想史略》 4 天專題營,從香港專程跑來台北。專 題營在台北郊外深坑舉行,而且正遇上台灣有史 以來較寒冷的天氣。但當時的心情很興奮,終於 見到寬謙法師本人了!營地五觀齋堂門口,見到 寬謙法師由隨行法師及工作人員陪伴,由微斜的 小路細聲攀談著走過來,如一陣暖風撲面,我雙 手合十同時微閉雙眼,體驗著法師的能量呵護! 那一刻很難忘。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