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1期

33 滿瓶的圖像與意義,分上、下二個講次,分別 於第二天、第三天第一堂課前講述。滿瓶, 即佛的德相,泛指壺形圓鼓的瓶身。盛水的滿 瓶,有生育的寓意,是生命豐饒的象徵。位於 四川成都的南朝萬佛寺,是少數有七鋪蓮華滿 瓶圖像造像。這些造像受印度文化影響,特徵 如笈多式螺旋狀髮髻、多褶紋通肩大衣、犍陀 羅泥條狀衣紋等。 上午第一堂課,許亨旭教授談統一新羅石窟 庵雕刻。位於韓國東南部慶尚北道慶州吐含山的石 窟庵,是由花崗岩石雕刻而成的石佛寺。由多樣尊 像組成的佛教建築,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蹟。整體結 合建築與雕刻,包括方形前室、中間通道與圓形主 室,尊像如八部眾像、金剛力士像、四天王像、梵 天像、帝釋天像、菩薩像、僧形像與龕室像等。陳 明華教授以百濟佛教美術為主題,分享佛教建築 如大通寺址的五寧王古蹟,扶餘定林寺址的五層石 塔,益山寺彌勒寺址的王宮遺址。佛教造像部分則 介紹如金銅一光三尊像、摩崖石雕造像、金銅觀音 像、半跏思惟像與百濟大香爐。 下午,陳俊吉教授談朝陽北塔與地宮佛身藝 術。位於遼寧的朝陽北塔,外觀方形中空十三級 密檐式磚塔,塔身四面刻金剛界四佛浮雕。 1988 年考古挖掘,發現舍利天宮與木胎銀棺等遼代文 物。就寺院建築與出土文物來看,融合華嚴與密 法兩種特色。接著,許亨旭教授講韓國藥師如來 信仰與造像的特徵。韓國最早的藥師信仰可溯源 至三國時代新羅善德女王在位,藉由誦讀藥師經 使女王病癒。其後,百濟、新羅也開始有僧侶注 釋《藥師經》及進行造像。韓國的藥師信仰在統 一新羅達到鼎盛,同時也是藥師如來像正式被製 作的時期。 第三天第一堂課,由李玉珉教授講授金塔寺 石窟。根據史傳記載,西元四、五世紀河西佛教 盛行,石窟的營建應運而生。金塔寺石窟位於河 西,窟頂設計、佛龕造像與人物造像等形式,依 據石窟專家宿白先生的考證,金塔寺石窟屬於 「涼州模式」,但也有其他學者提出不同的觀 點,認為部分特徵和雲岡雷同,應是受雲岡石窟 影響。賴依縵研究員談東爪哇甘竹寺院遺址的密 教銅造像。 1913 年甘竹出土一批佛教密宗青銅造 像,後分藏於各地,目前應有 78 尊存世,過去歐 美學者多不具備圖像辨識能力,因而無法作正確 的解讀。本講次,依據經典文獻建構的圖像學, 說明這批青銅造像,是包括兩組金剛界曼荼羅造 像,以及 13 尊中爪哇至東爪哇時期的佛像。 下午首堂課是由鍾子寅研究員談藏傳佛教中 的動物。本講次中,以六拏具裝飾、藏傳佛教的坐 騎文化,及動物轉化為神祇作為講題內容。六拏具 是指六種動物,分別代表「慈悲、保護、救度、 福資、自在、善師」之意。坐騎動物則常與特定的 主尊作為配對組合;而動物轉化為神祇,可以象 頭神、閻摩與閻摩敵作為代表。鍾碧芬教授近年來 專注於考察日本密教的內涵,本次講題以「普賢延 命菩薩」為題,進而說明日本比叡山天台密教與高 野山真言宗的不同。一般人大多是從《華嚴經普賢 行願品》、《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來認識普 賢菩薩;而在日本密教裡,普賢菩薩是以「普賢延 命菩薩」的形象流傳,其來源是依據八世紀唐代不 空、金剛智二位法師所譯出的經典。 研習活動結束,學藝與學法的步履緩緩踏 出。如何將一個個點串起成為線與面,則是今夏 埋下的一顆種子。這一場聚會,席間無酒,人人 言歡。當佛與法的風吹過,覺醒才剛上路。 2024 亞藝營開幕式 術 巡禮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