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1期
31 金代佛教藝術在中華佛教藝術史中獨特的地位, 更為後來元代及以後的中國佛教藝術發展鋪下了 基礎,成為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一章。 今年大安覺風佛教藝術中心將於浴佛節期間 推出「雷峰塔特展」。其發想來自今年生肖紀年 為蛇,作為蛇的概念,《白蛇傳》自是民間家喻 戶曉的傳奇故事,而談到《白蛇傳》不禁令人聯 想到水淹金山寺,後被鎮壓於雷峰塔下的白蛇。 2001 年 3 月 14 日中國有關單位於雷峰塔下地宮發掘 出純銀阿育王塔,塔身鏤刻佛傳共 16 幅。本特展 的概念,即是以雷峰塔作為中心連結傳奇故事白 蛇傳與阿育王塔的佛傳圖,承續去年 (2024) 佛誕節 特展—婆羅浮屠•佛陀傳記。 「雷峰塔特展」相關課程,如下: 4 月 27 日下午課程,有 2 個講題。簡佩琦老師 講〈白娘子—話說白蛇傳奇與藝術表現〉,以及 許貝如老師談〈千年奇緣—從傳統建築裝飾談白 蛇傳〉。《白蛇傳》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又名 《許仙與白娘子》。故事成於南宋或更早,於清 代盛行,目前發現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明末馮 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 峰塔》。故事內容描述的是修煉成人形的蛇妖與 凡人的曲折愛情故事。《白蛇傳》在傳統建築中 也是很常見的裝飾題材,讓我們一起走進廟宇殿 堂,透過作品,欣賞這流傳千年的經典傳奇。 5 月 25 日上午課程,由林保堯老師主講〈五代 吳越國雷峰塔〉。雷峰塔因《白蛇傳故事》而遠 播馳名,這本是吳越王錢弘俶前後花六年歲月所 建造,其建造的目的,應可從地宮出土的阿育王 塔進行探索。說起雷峰塔地宮出土的阿育王塔, 不禁令人懷想錢弘俶一生戮力打造的「東南佛 國」世界。事實上,沒有他,就沒有今天東南之 地留下的龐大佛教文化遺產,尤其是已倒塌的雷 峰塔,以及現仍在的永明禪院(即今淨慈寺)、 飛來峰、梵天寺經幢等,至今仍是吳越國所留下 的珍貴遺產。 6 月 29 日上午課程,由許絹惠老師主講〈雷峰 塔的前世今生暨其地宮文物賞析〉。矗立於西湖 畔的雷峰塔,是眾所皆知白蛇傳故事裡,法海鎮 壓白娘娘的地方。 1924 年雷峰塔倒塌,媒體的焦 點之一便是塔下是否有白娘娘?本講題將帶領聽 眾深度認識雷峰塔,從其營建歷史的溯源到地宮 文物的賞析,逐一拆解雷峰塔的身世。 6 月 29 日下午課程,由魏綉芬老師主講〈台灣 白娘娘的電影〉。《白蛇傳》在長期的流傳過程 中逐步演化,歷代以各種形式(小說、戲曲、舞 蹈、電影、漫畫、電視劇……)演繹表現,因此 產生出不同的版本與細節,結局有悲有喜,或兼 而有之。影視作品運用動態影像來傳遞思想、敘 事、認知、視覺、聽覺或氛圍的呈現方式,更容 易帶給觀眾不同的感知、擴大詮釋上的差異性。 本講次嘗試以白蛇傳故事為主軸的幾部電影及其 相關文物,探索時代變遷下的白蛇傳電影詮釋風 格及背後的運作方式。 山西上華嚴寺 大殿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