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1期

30 覺風 2025 春夏 期刊 2025 年覺風佛教藝術專題課程的設計,將以 二個重點作為核心進行開展。一是延續 2025 年之 前的佛教藝術課程脈絡,另一是結合今年的浴佛 節特展開設相關的藝術課程。 關於延續性課程,如下: 3 月 23 日上午課程,由陳明華老師主講〈韓國 國家文化遺產「佛教紙花」〉。佛教紙花為一種 人造花,屬於宗教的傳統手工藝。一般來說,佛 教紙花的用途與目的,有以下幾種:(一)象徵 或意喻經典義理(二)依尊像造像儀軌呈現的花 (三)為供養、祈禱製作的花藝(四)為莊嚴佈 置道場所作。目前韓國所傳承的佛教紙花,多用 於靈山齋以及水陸齋等大型法會,紙花的種類以 蓮花、牡丹、芍藥、佛頭花、菊花等花為主。紙 花經過裁剪、天然染料染色、做等製作過程,顯 現出典雅秀麗的莊嚴感。 3 月 23 日下午課程,由賴文英老師主講〈敦 煌的彌勒圖像與戒學發展〉。 敦煌早期三窟主尊 因應各窟的功能需求而展現不同型態,分別以交 腳佛、倚坐佛、交腳菩薩呈現。北朝石窟以「千 佛大戒」開展窟內造像,仍大多為倚坐佛或交腳 佛。隋代開始出現彌勒天宮說法圖,初唐彌勒經 變加入彌勒下生的內容,最先表現的重點便是彌 勒傳法時剃度受戒場景。戒學貫穿彌勒上、下生 信仰,後世菩薩戒法以彌勒為教授師,在在都凸 顯出彌勒在戒學上的重要性。 4 月 27 日上午課程,由陳怡安老師主講〈佛教 宇宙論及其相關圖像〉。據原始佛典的記載,可以 發現釋迦佛對於佛教的宇宙觀、世界的存在與否, 是避而不談的。佛陀入涅後,教團為了回應外道思 想,遂參照古印度傳統的世界觀以及現實世界的 日、月、山、海建構欲界,並依照佛教特有的禪修 體驗安立色界、無色界,從而完成諸有情輪迴流轉 的三界說。須彌山是佛教宇宙的中心,伴隨著須彌 山圖的成立、發展,佛教宇宙圖也逐漸成熟。 5 月 25 日下午課程,由鍾碧芬老師主講〈神聖 與皇權:金代佛教藝術的融合與創新〉。金代見 證了北方遊牧民族金朝的興起與中原的融合,此 次講座,將帶領大家走進金代佛教藝術的奇妙世 界,探討它的形式特徵、風格演變,以及它與當 時社會文化背景的深厚聯繫。從一幅幅壁畫的細 膩筆觸到每一尊佛像的莊嚴神情,我們將領略到 2025 (上半年)大安覺風佛教藝術專題課程 覺風佛教藝術專題講座」 覺風課務組 3/23 、 4/27 、 5/25 、 6/29 ,週日, 9:00 — 16:30 林保堯教授等師資群 課程 簡介 須彌山圖 ( 出自莫高窟第 249 窟西坡 )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