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1期
20 覺風 2025 春夏 期刊 《性空學探源》是一介紹《阿含經》和部派佛 教的性空思想及相關修行法門的大作。 佛滅百年後,佛教步入百家爭鳴的部派佛教時 期,各部派在解讀佛教的早期聖典《阿含經》時, 常因為理念的不同而分裂。特別是性空的思想,為 佛法的特質所在,更是各方所重視的主題,各部派 從《阿含經》所讀到的空義,也會各有偏重、各有 所長的情況。 到了初期大乘的《般若經》,綜合部派佛教 對空思想的研發,開始發展出雄渾博大的深觀,引 領佛教,成為佛教的新思潮。龍樹菩薩承受了初期 大乘《般若經》的性空深義,直探《阿含經》的本 義,抉擇部派佛教的阿毘曇(論典),樹立中道的 性空(唯名)論,掃蕩一切邊見邪說。至此,大乘 佛教可謂正式取代部派佛教,成為時代佛教的新主 流,引領佛教繼續前進。 龍樹《中論》繼承了阿含經以來的全體大小乘 經論,批判性地繼承了各家的學說,是性空思想嚴 密體系的建立者,佛法的真諦終於被完善地揭示, 一掃之前七百多年來許多對空義的扭曲。 《中論》是後代學人快速理解佛教基本教義的 捷徑,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否則就難以理 解為何龐大的三藏,多數的宗派,為何一面說空, 一面歸結到有(勝義有或世俗有)?面對有宗,空 宗不僅可以在理論上破斥對方,而且可以正本清源 地從《阿含經》裡,獲得直接的印定。 空宗和有宗的抉擇,一向是佛教的大公案。 歷來大小乘各宗的解讀,「空」可能是有為空, 也可能是勝義空;勝義空可能是畢竟空,也可能是 真空妙有;「空」可能不離「有」,也可能是離 「有」;「有」可能是有為法,也可能是無為的真 實有;「假名」可能是假必依實的,也可能是性空 之假名。這些林林種種的異說,各有典據,也各有 論證。因此,辯析是非之餘,立破之際,細心溯 源,前後反複驗證,才能別有會心,合理地判定各 家各宗的長短優劣,截長補短,集其大成,精確地 發掘佛陀的本意。 「空」是破邪見的,另一面「空」也從未離 開「有」而說。可以說,談空必談有,因為「有」 的虛幻不實,才能成立「空」;「有」的虛幻範圍 越廣,「空」所佔的比率就越大。如主張三世實有 的說一切有部,照理說,是主張實有比率很高的學 派,但他們的三世實有,是就蘊處界來說的,蘊 處界在因緣和合之後,就有了前生後滅的現象,因 此,他們一邊主張蘊處界三世實有,一邊主張因緣 法三世和合假。單就因緣法三世和合假這點,對於 性空唯名論者,不能不說有異曲同工的大意外!甚 至比現在實有論者,更加相應! 印順導師從三藏裡,隨著問題的主脈絡,綜合 相關的論題,找出許多典證來剖析,理性而溫和, 不僅讓讀者了解性空思想的原始面貌和後來的演 變,同時有許多副線,點出大乘虛妄唯識系和真常 唯心的出現,一樣不離「空」「有」問題的關涉。 5/24 ,週六, 10:00 — 16:30 果燈法師主講 釋果燈 印順導師著:《性空學探源》簡介 果燈法師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