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81期
18 覺風 2025 春夏 期刊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略述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非常重視歷史、地理, 知識分子遠遊,對所至之處之史地,往往有所 記載,高僧亦然。求法僧中有不少人寫有「遊 記」,可惜這些「遊記」大都散佚不存,保存完 整的僅有法顯的《佛國記》、玄奘的《大唐西域 記》、義淨的《南海寄歸內法傳》、《大唐西域 求法高僧傳》,這些都被近代研究印度、西域、 南洋史地的各國學者視為無比珍貴之史料。 本文要談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共二 卷,略稱《西域求法高僧傳》,是唐代高僧義淨 ( 635 - 713 )的名著。義淨生於唐太宗貞觀九年 ( 635 ),因仰慕法顯、玄奘西行的壯舉,因此 發願前往印度求法。唐高宗咸亨二年( 671 ), 三十七歲的義淨終於成行,他先到廣州,再搭波 斯商船抵達室利佛逝(今印尼蘇門答臘巨港); 之後,經末羅瑜(今蘇門答臘占碑)、竭荼(今 馬來西亞吉打)、裸人國(當在今泰緬一帶)等 地,終於在咸亨四年( 673 )登陸於印度的耽摩 栗底(今加爾各答),再輾轉至目的地中印度的 那爛陀寺。在那爛陀寺十年,他徧學大小乘,並 搜集梵本三藏五十萬餘頌。完成學業後,他由海 路返回室利佛逝,在此譯經及撰寫《南海寄歸內 法傳》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武后證聖元 年( 695 )五月義淨終於歸國,返抵洛陽,年已 六十一歲,計去國二十四載,經歷三十餘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內容記載唐貞觀至 天授,約五十年間,大唐及他國西行至印度或僅 至室利佛逝的六十餘位僧侶的略傳,其中包含義 淨自己的西行遊記。這些僧侶除了唐人以外,還 包括新羅、覩貨羅、康國、高昌、吐蕃等國的僧 人。義淨撰寫此書的動機,他在〈序〉中說得很 3/22 ,週六, 10:00 — 16:30 慧璉法師主講 清楚,是因感念西行之困厄重重—「或西越紫塞 而孤征,或南渡滄溟以單逝」(有的是穿越北 方邊塞,孤獨踏上征程;有的是向南渡過大海, 隻身孤往),「去者數盈半百,留者僅有幾人」 (去者數目超過五十──這是就他所知道的而 言,存留歸國者只有幾個人),因此「嘉其美 誠,冀傳芳於來葉」(讚美他們感人的誠心,希 望將他們偉大的事蹟流傳於來世),故有此書之 撰寫。 本書雖是僧傳,但跟玄奘的遊記《大唐西域 記》一樣,保存許多珍貴的史料,玄奘的《大唐 西域記》是非常完整的「實錄」,但缺乏南海方 面之記述,義淨此書正可彌補此遺憾。 此書中詳述當時中印海陸交通的要道,無論 就當時中印佛教史或交通史而言,都是極難得的 原始文獻。書中記載前往印度之道路有通過四 川、西藏、尼泊爾、葱嶺(帕米爾高原),或是 海路經由南洋等。除了僧傳、旅行路線,本書還 述及所歷各處之地理、經濟、風俗、文化等,是 研究七世紀印度區域及南洋諸國的重要資料。此 書有英譯本, 1952 年出版。 釋慧璉 慧璉法師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