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78期

50 覺風 2023 秋冬 期刊 51 品質優良的北投土 臺灣其他地區的陶器大多使用紅陶土為原 料,通常產自平地的田園,剝除表層的雜土後, 挖取底層的黏土來使用。這種黏土質地都很細 緻,取回來只要經過簡單的揉練之後,就可以直 接作為陶器坯體的原料。北投貴子坑的黏土屬於 大屯山系的五指山層,是一種原生黏土,雜質較 少,質地較為精純。整個貴子坑山區遍滿這種黏 土, ( 圖 1) 蘊藏量十分豐富。它雖然也稱為黏土 礦,事實上它和一般的石頭差不多,十分堅硬, 並含有大量的矽砂顆粒,屬於一種砂岩。這種黏 土取回來後,必須經過處理,才能得到細緻而純 淨的黏土,稱為「北投土」。 水簸處理 北投土在初期都依賴人工用鋤頭或十字鎬挖 掘,先將表層土的雜木雜草剝除,挖取下方純淨 的土礦。挖出來的黏土要先將其敲碎,放置成 堆,再用畚箕挑到下方的洗土槽中處理。一個工 人每天早上四點鐘就要上工,挖到十點鐘左右, 差不多可挖取二十擔左右。挖好的黏土挑下來, 大約下午三點工作才可以結束。每擔土可得一塊 半工資,一天下來大約可以賺三十塊錢,在當時 算是很不錯的待遇。可是挖土很辛苦,因為黏土 很硬,很難掘下去。挖好的一擔土都很重,在崎 嶇的山路上挑著走,要身體很健壯的人才挺得 住。因為用人工挑運很辛苦,後來築了小路,挖 好的黏土改用一種稱為「木馬」的手推車運送, 免去挑擔之苦,工作起來比較輕鬆一點。 採集來的黏土裡面包含砂粒和雜質,必須把 它打碎,經過水洗後來才能使用,這個過程稱為 「水簸處理」,一般業者則稱之為「洗土」。水 簸作業要在地上砌築長方形的水槽,稱為「水簸 槽」或「洗土槽」。水洗土槽像梯田一樣,一個 接一個,依採土場規模的大小,數量從三、四槽 到二十多槽都有, ( 圖 2) 每個水簸槽的尺寸有所差 異,早期形式比較小,長約 300 公分,寬約 150 公 分,高約 150 公分,後來有些形制則較大。它四 周的牆壁用長條形觀音山石或唭哩岸石等石材砌 成,槽底鋪設水泥。土槽前面的牆壁上留有高低 兩個方形的洩漿孔,周圍設有水道。 挖土工作由男人擔任,洗土的工作則由女工 進行。粉碎後的黏土由女工用鋤頭擊碎,用篩網 過篩後倒進槽中,槽中加水,用鋤頭攪拌,成為 含有黏土與砂粒的濁水。靜置一夜,讓泥水沈澱 之後,最上層為清水,中間層是細緻的黏土,底 層是砂粒與雜質。取土時,先打開槽壁上方的洩 漿孔,讓清水流出。再將下方的洩漿孔打開, 讓細緻的泥漿洩出來。這層泥漿的質地很細緻而 有滑溜的感覺,稱為「土油」。洩出來的土油裝 入布袋裡,上面用石頭壓著,濾去水分。好像以 前做年糕時,把白米磨成粉漿一樣,要放作布袋 中,用繩子綁在長板凳上,上面再用石頭壓著, 過濾水分一樣。過濾水分之後的黏土一袋一袋地 堆積起來,送到陶瓷廠,作為製陶原料。水簸槽 底層的細砂稱為「砂綿」,不用於製陶,取出後 放置在水槽旁邊,等待運走。 黏土品質 經過水簸處理之後,可以得到二成左右的 「土油」 ( 黏土 ) ,其餘八成左右是砂綿 ( 砂粒 ) 。北 投土的化學成分中,礬土(氧化鋁)含量在 13- 17% 之間,矽酸含量在 70% 左右,氧化鐵含量在 0.29-0.93% 之間。氧化鋁的含量決定黏土的耐火溫 度,含量越高,則耐火溫度越高;氧化鐵決定坏 體的白度,其含量越低,則燒出來的坏體越白。 在陶瓷的領域之中,燒成溫度越高,坏體顏色越 白,原則上認為它 的品質越高。北投 土因為氧化鋁的 含量不夠高, 所以燒成溫度 只達到 1150 ℃ 左右,胎質仍 算相當堅硬。 因為含鐵量較 低,所以燒出來 的坏體呈灰白色到 米白色,可以製作碗 盤與花瓶之類的白色陶瓷器。 ( 圖 3) 它雖然距離瓷 土的氧化鋁含量要達 25% 以上,燒成溫度達 1250 到 1300 ℃的標準有一段距離,也不具有瓷器純 白、半透明而晶瑩剔透的品質,只能稱為「白陶 土」,但它卻是本島所產黏土中品質最高者。鶯 歌、南投等地的黏土燒成溫度只能達到 1050 ℃左 右,燒成之後的坏體質地粗鬆,呈磚紅色到暗褐 色,只能製作陶缸、陶甕、陶缽等產品。北投土 的品質與其他地區的黏土明顯不同,奠定了北投 陶瓷在臺灣陶瓷中的優越等級與領導地位。 隨著北投陶瓷業的發展,大型的新陶瓷廠紛 紛立,使得黏土的需求量迅速增加。每家窯場採 土的水簸槽不斷地擴充,許多水簸槽彼此相連, 利用閘門把溪水輪流引到每個水簸槽中。 ( 圖 4) 早期北投土的採取與處理依賴大量的人工。 隨著黏土的需求量增加,吸引了鄰近地區,如淡 水、小坪頂、興化寮、青礐乃至三芝等地的大批 人口前來打工就業。據說工人最多的時候約達 四、五百人,滿山遍野從一大早就是人聲鼎沸, 形成相當熱鬧的景象。他們住在採土場提供的宿 舍裡,時間久了之後,舉家遷來定居。現在貴子 坑地區還有一些房舍,面積都不大,裡面的居民 往往就是當年從淡水、三芝等地遷移過來的,見 證了這段開採北投土的歷史。 覺 風 今 昔 土壤篇 陳新上 覺風佛教藝術學院這塊寶地 圖 3: 北投名產款青花鐵繪白陶甕。 圖 1: 貴子坑的北投土礦。 圖 2: 水磨坑溪旁尚未完全破之前的水簸場。 圖 4: 採土場控制水流閘門的遺蹟。陳新上攝。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