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78期
活 動 迴 響 41 40 覺風 2023 秋冬 期刊 向陽門第春常在 積善人家慶有餘 暮春三月,乍暖還寒,覺安讀書會在周桂英會 長安排下,邀請寬謙師父到坪林「前後象」作了一場 「佛法與藝術的美麗邂逅」演講。 車入坪林,青山綠水鳥鳴風輕,「前後象」的白 色屋宇,在一片綠意盎然中映入眼簾。寬謙法師偕同 法玄法師和一行貴賓、學員們,陸續抵達位於北勢溪 畔的私人招待所「前後象」。 「前後象」的主人林憲能師兄說,這裡原本是一 座荒廢的茶廠,由於他老家在坪林,喜好藝文空間設 計,也愛好收藏珍品老茶,所以就買下這座在坪林的 廢棄茶廠,改建成一座依山傍水的白色屋宇。林師兄 坪林前後象 親情結法緣 林惠玲 覺安讀書會 祖父母在 1930 年動亂的時代就到上海創業,又 到北京開戲院,後更赴東北發展。所以每次回台灣 探親的時間都很短暫,因此父親楊英風對於自己母 親的孺慕之情更為深刻。師父幽默的說,「我的祖 父母可以說是最早的台商。」 師父描述祖母回台省親時,身穿一襲妝點著亮 片的旗袍,就彷彿從天邊飛回來的一隻鳳凰。每當 又要離去,母子兩人依依不捨,祖母告訴父親,咱 們倆看著同一個月亮,「阿母無論何時,都會佇月娘 看著阿風你喲!」從此祖母高雅優美的旗袍身形, 彷彿月亮派來的使者,深印父親心中。 這浮現在月亮中的身影,正是楊英風大師「有 鳳來儀」的創作原形。 1970 年楊英風大師代表中華 民國參加日本大阪博覽會,創作「有鳳來儀」景觀 大雕塑,矗立在貝聿銘建築師設計的白色中華民國 館前,大紅鳳凰以黑色襯底,雍容古雅,得到極大 的回響。 這座「有鳳來儀」師父按比例製作小型作品, 也成了寬謙法師感恩覺風榮董會護持道場,送給每 一位榮譽董事的紀念物。 楊英風大師的身教言教對師父影響深遠。大師 當年為多座寺院塑造佛像,在法源講寺塑佛像時, 利用這依山傍水的特質,設計出融合大地之美、自然 之淳的空間。他說「前後」意謂著愛的傳承,「象」就 是空間。這空間不是狹隘的實體空間,而是內心的空 間,無邊際且充滿無限的可能。 我們在「前後象」上佛法課,佛法裡「愛」是慈 悲、「空」是智慧,竟然有不可思議的因緣相應!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寬謙法師的演講 寬謙法師「無悔前行」掘地深耕,大步走在佛教 弘法和藝術的大道上,引領眾生。師父從小在愛與佛 法的環境中成長,父親是雕塑藝術家楊英風大師, 她是排行老三的小女兒。宜蘭是她的家鄉,在台北出 生、成長、就學。 師父小小的身軀,常和哥哥姊姊妹妹當中穿梭在佛 像、菩薩像之間玩耍。這深且細的佛緣,牽引法師 最終在法源講寺出家。 1986 年師父依止法源寺講住持覺心法師披剃 出家,法號「寬謙」。「覺風」的「覺」是「覺心」師 父,「風」是「英風」生父。佛緣和親情並不衝突,藝 術和宗教實為一體。寬謙法師大步走在佛法和藝術 的大道上。 法師畢業於成大建築研究所,擅長以理工思考 模式,運用圖表來圖解佛法,提供組織化、系統化 的學佛方法。聽聞師父講佛法,明白易懂,時常有 豁然開朗的感受。開啟弟子們的「學佛之門」,進而 走上「學佛之道」。師父的兩個人生—在家或出家, 兩個世界~佛教與藝術,相契相容,無有邊界。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