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 77期

27 5 月 27 日下午課程,由鍾碧芬老師主講〈繁華 盛開—白高大夏與宋、遼、金朝、西藏佛教藝術 流動與交融 ( 上 ) 〉。「白高大夏」即是中國史書 記載的西夏王朝。從目前存世的資料可以發現, 西夏早期的佛教藝術深受五代歸義軍與北宋的影 響,在壁畫的主題、技法上,可明顯的發覺其風 格的模仿與承襲,後期則受到遼、金、南宋及藏 傳佛教的影響。這些相關的資料遍佈於莫高窟、 榆林窟、寧夏佛塔、黑水城發現的繪畫作品與唐 卡、及西夏傳世的佛經文獻。 6 月 24 日上午課程,由郭鳳妍老師主講〈犍 陀羅佛教藝術考察見聞—我在巴基斯坦的一年 ( 下 ) 〉。此次講座延續上回講題,郭鳳妍老師將 著重分享在巴基斯坦實地考察的遺址與博物館文 物,以期為進一步了解犍陀羅提供廣闊的視野和 豐富的材料。 6 月 24 日下午課程,由見諶法師主講〈佛教藝 術之美—以中台世界博物館藏品為例〉。中台世 界博物館以建立覺性教育的五感平台—藝術化世 為宗旨,典藏豐富的歷代佛教文物,以「世—時 間」及「界—空間」為主軸,將佛教文化的宗教、 歷史、藝術貫串成展覽理念。館藏文物始自古印 度犍陀羅 1 — 3 世紀,到歷代中土造像,呈現佛 教藝術的歷史脈胳。佛教藝術以不同因緣所形成 的材質特性,不但見證了佛法流布與檀越護持的 願力;藉由視覺有形的造像,體解契悟心性的真 義,才是由世俗之美脫徙而出的出世大美所在。 百五十八塊,數量之多,環視世界獨一無二。在 韓國佛教雕經歷史上,高麗時代空前絕後的進行 兩次雕經,其先後雕大藏經的緣起為何?雕經如 何進行,以及目前存放經版的海印寺藏經板殿, 如何進行保管經版?本課程為您揭開《八萬大藏 經》歷盡歲月滄桑動人的故事。 5 月 27 日上午課程,由郭鳳妍老師主講〈犍 陀羅佛教藝術考察見聞—我在巴基斯坦的一年 ( 上 ) 〉。古代犍陀羅( Gandhara ) 地區被譽為是佛 像藝術的起源,更是大乘佛教的發源地,而該地 區就是現在的巴基斯坦西北部及阿富汗東部。歷 經西元前後幾個世紀的發展、繁榮與衰落,在沉 寂了千年,直至十九世紀「犍陀羅」才又重新為 世人所認識。雖然今日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皆為穆 斯林國家,但境內大量佛教遺蹟和遺物的留存, 仍展現出彼時佛教輝煌的風采。此次講座,郭鳳 妍老師將以輕鬆、自在的方式,分享其在巴基斯 坦白沙瓦伊斯蘭學院犍陀羅研究中心( Gandhara Study Centre, Islamia College Peshawar )擔任博士 後研究員一年的所見所聞。 菩薩半跏思惟像 術 巡禮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