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風期刊 77期

17 眼疼,愁憂不樂,呵氣出之。」主要的方法是以 氣息的流動而增進體內血液的循環。 這種吐納養生健身法並非是智顗獨創,而是 引用了中國本土的醫療方法。例如《莊子》就有 說道,「吹噓呼吸,吐故納新。」而且在智顗之 前,不僅有醫書古籍已經保存了這種練氣治病, 同樣的在道家的經典中也可以找到相似的說法。 可以推測的是當時智顗一方面處於與各家學說競 爭的時代。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這種練氣方法普 遍流行,因此智顗也採納吸收,以適應廣大群眾 的需求。 然而值得我們關切的重點是,智顗並非只是 提出練氣方式,而更進一步納入佛教的觀想法門 當中。他提出觀想方式時,特別說明以「徐詳運 心、帶想作氣」以口中六種吐氣作觀。這種吸收 融會,是否讓佛教原有的禪修產生變質?是否讓 佛教過度隨順於世俗的需求?晋代道士葛洪的 《抱朴子.內篇》明確地指出:「明吐納之道 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矣。」而且《養性延 命錄》也強調這六氣吐息法 「即愈病長生要術 也。」但是,佛教靜坐的最終目標為解脫之道, 並非是得到長生之術。佛陀所說的八正道,其中 的「正定」必須以正見、正思惟為主導。經典上 講五根:信、勤、念、定、慧。這五根之中也是 以慧根為前導,依慧根才能成就信于正道,精進 修持正法無雜念,於正法正他不忘,因而達到正 定。如果忘了根本,只是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相 形就下就偏離了佛教基本禪修的法則,這是每一 個修行者必須要確立的概念。 山中修行的禪僧 莫高窟 285 西壁 禪定印佛坐像

RkJQdWJsaXNoZXIy MTYyNDg4NA==